1. 首页 >> 百科知识

(冬季安全生产小知识)冬季设备运行注意事项及预防知识

冬季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确保安全生产最明智的方法是防止事故发生。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危险的客观性,事故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为了在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边肖为您介绍的冬季安全生产知

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1。冬季安全生产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1、天气寒冷,人的听觉、视觉、行动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冻伤、滑倒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和金属结构件变形、开裂,容易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和设备生产事故。

2.冬季大气压力处于冷高压状态,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大量积累,造成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3.冬季干燥,容易发生工业火灾和森林火灾。

4.冬季处于岁末年初,节日多,容易诱发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二、冬季“八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冬季“八防”的主要内容是防火、防冻、防滑、防爆、防高处空坠落、防交通事故、防中毒、防锅炉和容器压力爆炸。

三、冬季如何做好“八防”工作?

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安排和部署夏冬季“八防”工作,早做安排和预案,提前做好异常气候下防冰雪灾害、防冻裂、防冻、防滑、防渗漏的各项准备和落实。其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工人冬季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设备和管道防冻保温措施的落实;

3、对金属结构、楼梯、猫道、雨棚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积极消除火灾隐患;

5、加强煤气和液化气作业的管理,防止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6.加强运行车辆的安全管理,防止越野交通事故;

7、认真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齐全可靠。

4.矿山对复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有什么要求?

凡在一个月内离开本岗位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考试。离岗1个月以上不满12个月的,由作业区和班组负责复工教育和考核;离岗12个月以上,由矿、作业区、队负责复工教育和考核。培训的主要内容:

< 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上级离职期间安全新规定;

< 3 >新岗位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

< 4 >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指导书;

〈5〉休班期间,公司和单位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

5.班组新工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班组工作、工艺流程、安全生产概况及安全生产职责范围;

(2)新工人将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有关安全知识,以及各种安全防护和安全装置的作用;

(3)工作场所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

(4)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场所、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案例;

六、安全带的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安全带是防止高空作业时坠落的防护用品。使用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1)在基准面以上2米以上工作时,应佩戴安全带。

⑵使用时,安全带应系在腰间,挂钩应系在不低于操作者水平位置的可靠处,不要系在操作者下方,以防坠落时冲击力增大伤人。

(3)经常检查安全带的缝制部分和挂钩部分,如发现破损或磨损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如果保护套丢失,应在使用前补充。

7.对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有什么要求?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者必须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和佩戴。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其防护功能,损坏或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维修更换。

8.「事故应急预案」是什么意思?

确保安全生产最明智的方法是防止事故发生。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危险的客观性,事故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为了在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作为员工,要掌握事故应急预案的知识和要领,做到“临危不惧,应急有方”。

9.学习和掌握团队意外事件应急预案有什么要求?

事故预案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方法。要求各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组织员工学习掌握,以最简单直观的形式反映可能发生的事故及防范措施,做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和使用。同时,员工通过自身的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我要安全”为“我要安全”,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性。

X.电流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有两种: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导致死亡。电伤主要是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融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这两种伤害在事故中也可能同时发生,尤其是高压触电事故,大部分是触电事故。触电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通过人体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关。

十一、触电事故有哪些类型?

从人体接触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来看,触电可分为:

(1)单相触电——人站在地面或其他导体上,人体的一部分触及带电体。

2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两相带电体。

(3)跨步电压触电——人体靠近接地体,是跨步电压作用在两脚之间造成的。人的脚站在不同电位的地面上,就承受着电位差。如果电力系统接地或电流从接地体流向地面,会在地面上呈现不同的电位分布。一般一个人的跨度是0.8m,越靠近接地点跨步电压越大。越靠近接地点,跨步电压越小;离接地点20米,跨步电压接近于零。

十二、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原因如下:电气线路和设备维护措施不落实;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非电工随意处理电气事务;接线错误;移动又长又高的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在高处作业(天车、塔、框架、梯子等)。)误触带电体或误送电触电、跌倒;操作漏电或使用漏电的机械设备。

十三、常见的防事故物件主要有哪些类型?

(1)在高处空作业中,工具零件、砖块、木块等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2人为乱扔杂物伤人;

(3)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坠落伤人;

(4)设备带“病”运行,设备内物体飞出伤人;

5]设备运行中,卡被铁棒刺伤,铁棒飞出伤人;

⑹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飞散物伤人;

(7)射击作业中石头伤人。

十四、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树立不伤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2高处空作业时,严禁抛掷材料。建筑物内的清洁材料应配备斜槽或垃圾箱。手提工具和零碎东西都方便地放在工具袋里。安装和更换玻璃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玻璃掉落。禁止扔碎玻璃。

(3)起吊大件时,使用带防钩装置的吊钩或卡环;起吊小件时,使用吊笼或水桶;提升长工件时,要牢牢系紧。

(4)在high 空运行期间,应明确专人负责坡道、桥梁、跳板的维护和清洁,不得存放杂物。

⑸用于作业的机械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带病”设备,直至修理合格。

[6]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⑺在排除设备故障或清理卡料之前,必须停机。

⑻做好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见压力容器事故预防一节),防止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5.什么是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是指机械的强大功能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

16.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

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比较严重,如搅拌、挤压、碾压、碾压、被抛射物砸死、研磨等。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时,即使及时停车,由于设备的惯性,仍然可以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十七、常见的危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

有带式输送机、球磨机、移动式起重机、绞车、干燥车、空气锤、车床、滚压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料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和铺展机、滚轴筛等。

冬季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冬季防火。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要高度关注火灾易发场所,并结合消防演练活动,重点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用电、取暖设备、交通工具等进行认真排查,确保万无一失。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时刻不忘安全监管工作。

2.预防交通事故。严格做好车辆安全管理,雨、雾、雪天气不开车或少开车,坚决杜绝无证驾驶和酒驾,同时做好私人摩托车、三轮车的管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3.预防气体中毒。冬季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气中毒,特别是使用蜂窝煤炉取暖而没有安装烟囱的,要立即拆除。值班人员应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并将安全用具放置到位。

4.防冻。关注冬季天气变化,注意车辆和机械设备的防冻工作。落实防冻、防滑、防雾等具体措施。

5.发现并消除隐患。全方位寻找隐患,时刻把这些隐患控制住,限期整改。分析各种隐患的概率或时间特征,然后进行监控。

冬季安全生产措施。预防工伤

1.加强基层干部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杜绝违章指挥。在发现重大险情和事故苗头的情况下,班干部和班长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指挥排除险情。

2、加强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做好三级安全教育,签订传帮带合同,达不到操作标准者不准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坚持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步骤,实现标准化作业,人人上标准岗,做标准工,交标准班。

4、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检查,生产班组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现场达到标准化工地条件。

5.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6、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防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

7、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果缺少人员或班长不在,安全干部必须到现场指挥施工,严禁临时指派值班工人来领导施工作业。

8、组织技能培训做好防护工作,设备和用具安全可靠,确保生产和培训安全。

第二,防火

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特别是易燃易爆区域,禁止烟火教育,各单位应加强动火作业管理,建立各级防火责任制。

2、认真执行防火制度,液化气库、锅炉房、罐区、堆场等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严禁烟火,如有违反应严肃处理。加强监控,禁止用汽油清洗衣物和擦洗饰品。

3、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制度应完善,并齐全好用。入冬前要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消火栓井和地面消防管道积水,防止冻裂。岗位工人对消防设备应具备“三懂、三能、三会”。

4.加强易燃易爆区域消防安全的监控和管理。液化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应按规定配备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并加强维护,确保灵敏可靠。

5.加强生产生活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和管理,防止人走火。与气源连接的塑料管道必须完好无损,捆绑牢固,炉灶必须与易燃、可燃物质保持安全距离,并有隔离措施。室内气体应有通风措施。严禁用火烘烤液化气钢瓶或用水烫伤钢瓶,严禁乱倒液化石油气残渣。

6、谨防电气火灾。冬季照明线路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和线路。禁止使用电炉做饭和电热管,禁止使用自制电褥子。使用电床垫时,一定要关掉开关,及时拔掉插头。液化气站等重要部位要采取防静电措施,运送油品的车辆必须“三件”(火帽、灭火器、接地链)齐全。

7、加强对各种场所的消防检查,对于气、电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杜绝火灾和触电事故。

8.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加强燃放鞭炮的安全教育。重点部位周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重点部位要有指定人员值守,保持通讯畅通。

9、加强液化气站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应急演练培训。液化气站等重点部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预案,配齐应急报警、通讯等设备,并按规定进行演练。

第三,防爆

1、加热炉、锅炉等燃气、燃油设备点火前必须确认进气阀的关闭程度和烟囱挡板的关闭程度。点炉前必须进行5分钟以上的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要“先点火,后开煤气”,锅炉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劳动纪律,严禁酒后上岗、脱岗或睡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继续推广锅炉自动点火器和遥控点火装置。加强对水套炉、加热炉等现场设备安全附件的检查,防止丢失,确保其灵敏可靠。

2.装满油的容器和桶可能导致可燃气体积聚。动火前必须彻底清理,严格执行工业动火审批制度,加强监护,确保安全。

3.关键部位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应每周检测一次,确保灵敏可靠。易燃易爆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

4.教育员工家属严格遵守天然气、液化气的安全使用规定,定期检查室内天然气供热设施,防止可燃气体泄漏。居民区附近的天然气管道施工时间长了容易泄漏,燃气进入室内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各单位应加强对室外管道的检查,避免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5.加强成品油运输车辆的管理。车辆单位要加强对车辆“两证”、“三件”的检查和配备,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不准装油。

第四,防冻液

1、冬季生产应严格执行停水和预热生产制度。从10月底开始,车辆等所有设备必须挂牌、登记、检查,所有停运的设备必须排水,确保不冻一台设备。

2.液化气罐解冻时,禁止在暖气片上烘烤,以防爆炸。

动词 (verb的缩写)预防中毒

1、在密封条件良好的密闭场所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居民燃气采暖必须采取排烟措施,严禁无烟采暖和“破风”燃烧。家用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时保持通风。

2、使用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时,车间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并按要求安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气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好。

加强天然气供应管道的检查,防止可能的气体进入室内,避免中毒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

六、防止交通事故

1.车队在建立以“十八法”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的PDCA保证体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运输车队和驾驶员队伍A、B、C两部管理法,加强检查考核,狠抓素质培训。

2、广泛开展冬季行车安全教育,并根据冬季行车的特点,制定冬季行车管理措施。落实防冻、防滑、防雾、防火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冬季行车安全意识,严禁无证上岗。

3、认真执行车辆管理制度,做好车辆换季保养工作,使用符合冬季使用的润滑油和制动液,发动机和散热器外壳要安装保冷隔热罩,特别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必须完好可靠,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冬季要坚持放水挂牌制度,防止缸内水冻裂,车管干部要加强检查。严格的“三交一信”(周末)和“回厂检查”等制度。

4.教育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和职业道德,禁止酒驾、无证驾驶、疲劳驾驶、体力不支抢会。礼让“三个第一”确保行车安全。

5.当汽车通过结冰的河流和沟渠时,应下车仔细检查冰层的厚度和强度。只有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他们才能通过。

6.在结冰的道路上行驶时,有必要控制车速。禁止高速行驶、猛打方向、使用紧急制动、加油门或关油门。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